吴志远,1988年7月出生,安徽和县人,中共党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理事。担任多家CSSCI期刊审稿专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特约评论员。201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国家“2011计划”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培养博士,博士论文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8年7月在台湾政治大学进行访学交流。
致力于传播学与哲学、社会学的交叉研究,主要进行传播与社会、媒介技术哲学、传播思想史的跨学科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南京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本。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南京大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研究专项”课题1项、南京市委宣传部专项课题2项、无锡市委网信办重点委托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3年,荣获“第十七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4年,荣获“第十三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23年入选“江苏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青年创新人才工程”。
欢迎对哲学、社会学有研究兴趣的同学报考研究生。如你愿意选择我为研究生导师,希望你是一位热爱读书、对世界充满好奇,真诚待人的同学。师生是一场缘分,请慎重选择互不辜负。
研究领域:
1、传播与社会(聚焦网络民族主义、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领域)
2、媒介技术哲学(聚焦媒介现象学领域)
3、传播思想史(聚焦主体主义哲学领域)
开设主要课程:
1、本科生:《传播学概论》(秋季学期)
2、本科生:《摄影摄像》(春季学期)
3、本科生:《无人机视觉传播》(南京大学创新创业课,教学改革项目)
4、研究生:《学术写作基础》(秋季学期)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南京“世界文学之都”跨文化共情传播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23年立项,主持,在研。
2、沉浸传播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对媒介融合的影响研究(18CXW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2018年立项,主持,已结项。
3、南京大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研究专项”课题,南京大学专项课题,2020年立项,主持,已结项。
4、外籍在宁人士外宣合作传播模式研究,南京市委宣传部委托项目,2020年立项,主持,已结项。
5、南京市“文学之都”传播策略研究,南京市委宣传部委托项目,2020年立项,主持,已结项。
6、市域网信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制度逻辑,无锡市委网信办专项重点课题,2021年立项,主持,已结项。
7、多主体协同参与网络社会治理模式研究,国家部委课题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一般项目,2017年立项,参与,课题直接负责人,已结项。
8、基于大数据内容分析的新媒体时代公共舆论中的表达理性框架研究(15CXW0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2016年立项,参与,课题组核心成员,已结项。
9、大学精英阶层网络意见表达与政治参与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6年立项,参与,已结项。
10、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办项目特别委托项目,2014年立项,参与,已结项。
出版专著:
1、《超越主体主义:反思20世纪传播学的哲学源流》,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独著。
2、《成名的转场:当代中国“网红”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即出。
3、《试声鸣磬: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执行副主编。
发表论文:
1、《从“媒介融合”到“交往融合”》,《当代传播》,2024年第3期,一作。
2、《数字怀旧:互联网记忆展演背后的社会心态研究》,《新闻记者》,2024年第2期,一作。
3、《回到新闻实践:对“后真相”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当代传播》,2023年第2期,独作。
4、《走出“技术被动升级”:地市级主流媒体的媒介融合创新》,《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一作。
5、《反思传播研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身体现象学及其可能》,《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独作。
6、《身份的“转场”:中国文化类“网红”的嬗变与更替——基于互联网史与社会心态的质性研究(1999-2019年)》,《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年第6期,一作,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2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媒介墙”:论大众媒介对城市空间正义的建构及其局限》,《当代传播》,2021年第6期,独作。
8、《外籍在华人士外宣合作与共情传播策略——对《南京抗疫现场》系列纪录片创作的思考》,《当代传播》,2020年第6期,一作。
9、《寻找“中间领域”:MeToo运动中的“他者化”情感政治》,《新闻界》,2019年第3期,独作。
10、《离散的认同:网络社会中现代认同重构的技术逻辑》,《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11期,独作。
11、《喧哗与躁动:南海争端事件中的网络社会心态研究——基于南海仲裁案的网络舆情分析》,《情报杂志》,2018年第5期,独作。
12、《图像“武器”:“表情包”的话语与意蕴》,《新闻界》,2018年第3期,独作。
13、《论网络社会时代的新媒介技术观》,《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独作。
14、《海德格尔技术哲学对新媒介研究的现实意义》,《当代传播》,2016年第6期,一作。
15、《试论科学主义对传播学方法论的影响》,《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2期,独作,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16、《从“趣缘迷群”到“爱豆政治”:青少年网络民族主义的行动逻辑》,《当代青年研究》,2019年第2期,独作。
17、《解释性报道的现实因应》,《重庆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独作。
18、《从“身体嵌入”到“精神致幻”——新媒体对青年“约炮”行为的影响》,《当代青年研究》,2016年第2期,独作。
19、《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智库国际影响力的策略——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对外传播》,2016年第5期,独作。
20、《美国智库对中国全球治理观的认知、影响及应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例》,《智库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2期,二作。
21、《新媒体环境:职业新闻人应有更高的追求》,《新闻界》,2012年第5期,二作。
所获奖励荣誉:
1、2024年,第十三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2、2023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21年,第四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优秀学术奖
4、2021年,第一届南京大学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5、2021年,南京大学新华报业优秀青年教师奖
6、2020年,南京大学魅力导师奖
7、2019年,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8、2016年,教育部国家奖学金
9、2016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特别奖学金
10、2015年,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