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菡菡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邮编:210093

E-mail:huhanhan@nju.edu.cn

所在系: 应用传播系

个人简历:

 胡菡菡,女,1977年11月出生,汉族,安徽绩溪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应用传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CSSCI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曾在日本电通广告公司东京总部和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学。

法治传播、广告传播、新闻传播


开设主要课程:

《广告媒介策划》、《广告文案写作》、《法制传播研究》等。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 (一)个人主持

  • 1、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微博公共协商的生成与逆向畸变》(在研)

  • 2、南京大学青年项目“虚拟社区中的媒介角色”(结项)

  • (二)参与项目

  • 1、国家十五社科重点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主干研究人员。

  • 2、国家十一五社科重点项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新闻传媒关系论略”主干研究人员。

出版专著:
  • 《社会冲突中的"信任之困"——法官对敏感案件舆论的态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

  • 《广播电视广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发表论文
  • 1、 “新闻媒体与微博协商的框架建构——以温州动车事故的微博协商为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 2、 “从法官的媒体态度探析未来的媒体和司法关系,《新闻记者》,2013年第6期。

  • 3、“论微博对协商民主的促进功能——基于MOA混合属性理论的分析,《当代传播》,2013年第4期。

  • 4、“实践的偏向:应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探讨——三三制教学改革背景下4A广告讲坛课程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5期。

  • 5、“论我国法律中的公益宣传’”,《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 6、“略论新闻媒体监督证券市场的法律限制和保障”,《新闻记者》,2010年10月。

  • 7、“网络新闻评论:媒介建构与公共领域生成——对网易新闻跟帖业务的研究》”,《新闻记者》,2010年4月。

  • 8、“论新媒体条件下刑事案件报道与评论既有规制的改革——以2009年***案为例”,《当代传播》,2010年3月。

  • 9、“刑事案件报道的‘合理怀疑’原则初探”,《新闻记者》,2009年12月。

  • 10、“权利-权力制衡理论范式的形成——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1993-2009)述评”,《国际新闻界》,2009年11月。

  • 11、“金融危机传播中的两难选择——以三家中国报纸为分析样本”,《新闻记者》,2009年7月。

  • 12、“新媒体凸现政治传播力——以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为例”,《新闻记者》,2008年12月。

  • 13、“汶川地震报道中若干冲突浅析”,《新闻大学》,2008秋季号。 

所获奖励荣誉:

 

  • 1、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省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 2、 2014年度南京大学“中国银行”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邮箱: xwcb@nju.edu.cn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210023

CopyRight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