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新媒体系
本科毕业设计组织实施方案
(试行稿)
为提高新闻与新媒体系学生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综合能力,根据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意见》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精神,特制订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组织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立足实践、面向未来,加强管理、周密安排,努力引导学生强化社会责任、关心业界发展、大胆探索创新,综合提高其理论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深造和参与新闻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作品形态和具体要求:
1.设计项目在选题上尽量选择切近现实生活的课题,自主完成并提交整个项目全案文本,参加项目公开答辩。每个项目均由新闻与新媒体系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毕业设计评审组教师担任评审。
实践项目分为5种形式:
(1)大型文字报道:特稿、深度报道、访问记等(需包含不少于2幅新闻图片,文字总计不少于8000字,可包含多篇报道。)
(2)新媒体报道:信息图(数据量较大)、融合媒体报道(具有多种媒介形式)等;
(3)报道策划案:针对一个较大的新闻选题进行全方位的报道策划。(需有业界老师参加评审,不少于6000字)
(4)纸质新闻媒体产品,提交一份新闻杂志(不少于20页),或一份报纸(四开不少于8个版),内容均应原创。
(5)运营新闻自媒体,如微信公号、微博、app,博客、播客等等,不少于10次内容推送。
2.以上项目必须提交一份项目文本,包括选题的来源、工作实施情况、主要内容、发现、观点或贡献,不少于5千字。
3.以上项目必须提交一份成果附录,如报道全文、策划文案、信息图或媒体融合报道的页面、新闻杂志、报纸以及运营新闻自媒体的内容(不少于10天)。
4. 项目文本及成果附录合订在一起,要求胶装纸质版,A4基本页面大小,竖版。包装要简约大方,与项目内容相匹配。封面须印有“毕业设计实践项目名称”、“新闻传播学院****级新闻学专业”、“组员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日期”等内容。前面要有目录。原则上,每套文本不超过100页。文本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表述简洁和准确。
5.设计项目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评分标准见后。
三、时间安排:
1.秋季学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动员,毕业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意向主动联系导师,学院统一协调,在期末前明确各自的指导老师和选题意向。
2.春季学期开学后与指导老师联系,完成选题最终确立、选题实施、撰写初稿、修改等工作。
3.春季学期第14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将论文或作品及书面说明交指导教师评阅。
4.春季学期第16周,由学院组织论文设计答辩,给出评定成绩,交教务员录入成绩管理系统。
5.春季学期结束前,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并将电子文件报送学校教务处。
四、指导教师条件与职责:
指导教师由本院新闻系教师担任,一名导师最多指导五件作品(包括毕业论文和毕业实践项目)。
毕业生和指导教师可以双向选择。毕业生应将初步的选题意向报给中意的导师,征得导师同意后向学院报备。未主动选择导师的毕业生由学院统一分配导师。
导师须认真负责,按照进度对学生的选题、毕业论文和实践项目的实施进行有价值的指导和督促。
五、质量控制:
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和导师在以下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控制:
(一)开题: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长与兴趣确定具有较强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选题。
(二)方案细化:
指导学生深入开展调研、文献梳理,针对不同设计内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并随时调整。
(三)中期检查:
随时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实施中期将对照设计计划检查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确保设计进度和质量。
(四)草稿修改:
在正式交稿前,至少提前一周对学生的草稿提出修改意见。
(五)评阅: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设计的价值与质量写出书面评语,并给出相应分数。
(六)答辩:
1.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公开答辩。
2.毕业设计个人答辩的陈述时间为15分钟以内,包括成果展示,不得超时。
3.毕业设计的小组答辩陈述时间为20分钟以内,在总体介绍后各成员依次汇报各自负责的环节或者部分,不得超时。每个组员都要参与陈述,不允许一个小组只由一个代表全部陈述。
4.答辩陈述时需准备ppt, 陈述完毕后接受评审组提问并回答。
5.答辩时要做到思路清晰,陈述表意准确、专业、简洁、完整;多媒体演示效果表达清晰、流畅;正确理解提问,妥善周到回答问题 。
六、考核内容及评分规则
1.考核内容
内容新颖、充实,具有一定复杂性和典型意义;形式完备,有创新;具有可操作性,达到专业水准,如报道作品能达到发表的水准、策划案具备现实操作的可能、运营的自媒体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等等。
2.评分规则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