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巡礼】丁玎专访

发布时间:2013-01-04

2012年5月20号,南京大学迎来了她的第110岁生日,也正是这一天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校友大会也在仙林召开,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杰出校友们为了这两件大事来到了南大仙林校区,和南大的学弟学妹们走到了一起,而在这些杰出校友之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南大92届新闻系校友、现任人民日报社长助理的丁玎学长。作为同届校友中的杰出代表,丁学长在与记者交流中给与了我们很多对于南大和其他方面启发和思考。在我们眼中,作为新闻系培养出的杰出新闻界人才的丁学长,是一位随和低调并且脚踏实地的人。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这是记者问及丁学长对于南大的印象时丁学长给与的答案,同时这也是南京大学1958年之前使用过的八字校训。在丁学长的眼中,校训中体现出的低调且拥有去办大事的气概和能力正是南大给与他和其他很多南大学子们的重要礼物之一。丁学长还告诉我们,南京大学对他最大的给与便是教会了他怎么样去“做人”。丁学长在校期间,南大低调沉稳的氛围深深的影响了丁学长的人生,即使如今丁学长明明已经38岁步入中年,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很明显的从他的身上看到那种气质,低调且不张扬。从丁学长进入南大起,直到95年读研和担任新闻系辅导员直到最后进入传媒大学读博的过程中,无论是当时的南大学生还是老师都对丁学长有着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正是他的本身温和近人的性格和南大赋予他的低调稳重的气质的结合,才使得丁学长在南大期间和进入人民日报之后都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善待,也正是这种能够将一切融洽在一起的平和气质,让丁学长能够达到人民日报的社长助理这一高度,丁学长告诉我们,在大学中,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锻炼大家都可以拥有,但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所能给与的心态和实践的精神不是所有大学都能给与的,这是他要感谢南大的,也是南大本身特有的能够给与南大学子的重要礼物。
作为新闻系的学长,丁玎自然非常关注如今南大新闻学院的学生们的成长,在记者提及新闻学院的同学们该如何去面对如今的新闻行业和自身理想时,丁学长主要提到了三点,这三点在人民日报于今年的“复旦大学校园行”时由人民日报社长提出,丁学长通过这三点来阐释自己对于励志从事新闻行业的南大学弟学妹们的期望与提点。
1.一个恒定的价值观。“在网络发达,舆论多元的情况下你对于这个事件的判断力就含在价值观中。你要拥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在丁学长的眼中,社会浮躁和快节奏使得将要从事新闻行业的晚辈们必须保持的一个理念,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思想能够拥有足够的看待事物的能力,也是一个记者、编辑必须坚守的信念。
2.一个坚定的职业观。“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可以是一名愤青,但是你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你就不能是愤青。我们很多时候是在撕裂这个社会,就是觉得批判就行了,但是我对于这个事有多大的贡献有多大的建设性在哪里?我们是不是要去建设这个社会?我们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多元的利益来追求一个最大公约数,来往前进。”从话语中可以听出丁学长非常担心如今的学生,包括南大的晚辈们是如何去理解一个行业,一个专业在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时自己所应拥有的立场和看点,丁学长所认可的新闻行业,也许也包括其他各门行业及其中的个人都是一个推动社会整合和前进的建设者,在如今网络和各种新媒介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尤其要记住这点,明白选择这个专业,走向这个行业所需铭记的责任和应有的视野。以此同时,不同于丁学长在校的那个年代,那个只拥有BP机和电话的年代,如今的南大校园以及外面的世界都在变化,一名从事新闻,研究新闻的人该如何去获取一种理解,在一个不变的职业观中去寻找一些新的东西,也是如今的我们这些学生所必需接触的考验之一。
        3.大气的世界观。“我觉得南大的学生不是一般的新闻学院的学生。”如今的中国大学中有380多个新闻院系,南京大学的新闻学院和学生在其中居于何位?我们毕业之后该怎么样去做?丁学长认为南大学子和别人是不该一样的,南大培养出的新闻人才应当向国内,同时也向国外输送,这就需要南大的学生们拥有一种国际视野,这是南大和复旦北大这一类学校都需要看到的前景和目标,也是一个合格的大学中的新闻学院应当拥有的不同于大多数学院的更多宽广的远见,这点在培养上是学校的任务,而大气的世界观的建立上,学生们便不可仅仅通过大学所给与的东西便满足了,这是一个需要通过自己努力和寻找的一种资本和见解。这三点是人民日报,同时也是丁学长自己对于如今这个快节奏和变化多样的时代下的南大学弟学妹的一种给予和期望,南大应当、南大的学子们也应当在新闻专业上拥有这三点理念并将之融入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让学校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能够在新闻行业的竞争与发展中得到收获与体现。
丁学长如今身为人民日报的社长助理,在提及人民日报的时候,丁学长也坦言,“我们人民日报和别的媒体不一样,别的小报它可以批判可以愤青,我们不能这么做,我们也因此招人骂。”身为人民日报的社长助理,他很明白人民日报在很多时候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人民日报也的确有着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丁学长认为,在这样一个有着多种立场,多种视角的今天,人民日报一直都在致力于建设性发言,有时候评论的声音很多,但是富有建设性的声音却很难找到,如果这样发展,社会是不会前进的,它会停留在一片责骂声中,而我们需要更多的是一种融入社会的心态,而不是站在一个山尖上看待脚下所发生的一切,去对待这个世界,而人民日报一直都是在这个社会最关键的点上发出声音和理解,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学习和实践的理念上,“知识是永远积累不完的,因为你大学四年,在你的人生中只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丁学长认为如今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被提倡的时代,大学四年的知识积累很有可能在你走上社会的同时已然过时,而在工作的时候你依然也必须是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学生可以选择走学院派的路线,这对于从事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是坏事,但是新闻毕竟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专业,而实习则是学习新闻知识培养新闻感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而这与在校徐诶的唯一的区别只是一个先获得知识来帮助实践获得成果还是通过实践来得到学习目标的问题,当然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那是再好不过了。所以丁学长不会反对大学生,尤其是新闻专业的南大学弟学妹们较早的选择适合的时间和方式去进行实习而不用过多的顾及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而导致实习效果的降低问题。而对于在校学习方面,丁学长也建议大家在学校时要多吸取老师的长处和优点,但也要注重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丁学长的老师教导过他们,要找得到人,也要找得到地方。丁学长还告诉记者,他现在还收藏者一个本子,本子中的内容全是他在校时去听南大各种讲座所做的记录,而南大的一大优点便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讲座,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可以吸取很多有用的东西,丁学长当初对美国的一些认识就通过是一位美国总统顾问来南大讲课的时候所建立起来的。
参访最后,在问到丁学长眼中的南大有什么缺点的时候,南大一贯低调的作风再次成为了这次采访的话题,在丁学长眼中,南大的低调既是一种有点,同时也是一个缺点。低调有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其实南大有很多有用的校友资源可以利用起来,为南大做一些宣传工作,但是南大务实做事的这种学者风范使得南大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到这个可以利用的方面。像北大和复旦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这种低调的缺点对于南大,尤其是对于南大新闻传播学院来说,用丁学长的话来说“新闻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去融入社会,需要去更多的张扬,张扬什么?张扬其能够影响社会的力量,同时这种张扬是有度的,有张有弛的张扬。”南大和南大的新闻学系在低调的同时也要看到适当的展现自身能力的影响力的好处,嚼得菜梗并不意味着一声不吭,南大和南大的学生们都是要去面对社会,面对外界的,我们有自己坚守的,同时也要去争取更多的有益的进来。
我们和丁学长的近一个小时的采访在彼此了解和良好的气氛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和理念并愉快的走入尾声。借着这次南大110周年和校友大会的召开,像丁学长这样从的南大的骄傲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到了南京大学的优点和理念,同时也明白了身为南大学子的使命和不足,相信通过这次采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不同以往的思考,并像丁学长一样在自己的目标中得到自己的感悟与成功。
        (吴双  秦南新)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邮箱: xwcb@nju.edu.cn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210023

CopyRight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