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日】人民日报实习临时党小组参观人民日报社历史陈列馆

发布时间:2018-08-14

88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民日报实习临时党小组参观了人民日报社历史陈列馆,进一步了解人民日报社的历史,感悟人民日报七十年来的辉煌与奋斗。   

  

陈列馆由序厅、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历史沿革、解放前夕的人民日报、记录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奋斗历程、见证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伟大实践、书写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恢弘篇章等六个展厅构成。   

  

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看了相关宣传片和展品,了解到19465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当时该报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86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实际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高度重视中央机关报建设的政党。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政府机关报当作喉舌和耳目,当作反映人民心声、教育人民的重要资源。人民日报忠实纪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记载了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光辉足迹,是一本党的红色日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推进深层次、根本性改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报社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记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能作用,全面准确宣传党中央的声音,忠实反映记录党和国家大事。   

  

70年的时间长河,见证了人民日报矢志不渝的初心。曾经,人民日报刊发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最可爱的人成为人民子弟兵代名词;现在,人民日报推出互动产品,生成读者自己的军装照,11亿次点击汇聚起强大的爱国拥军势能。今天的人民日报已不只是一张报纸,而是拥有报网端微等10多种载体、400多个终端平台,覆盖用户7.86亿人次的人民媒体方阵。坚持强起来、严起来、实起来,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报社内部各项建设,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书写了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块块展板、一件件展品,配合着视频展示、虚拟体验等多种方式,人民日报70年的光荣历史卷轴缓缓展开来,通过参观,同学们感受到人民日报社厚重成熟又朝气蓬勃的气息。   

  

  

  

参观过后,大家心情澎湃地分享了各自的感想。   

  

姚志源认为整个展览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主题架构展开叙述,其中既看到了《人民日报》创刊70年以来见证和陪伴国家一起成长、壮大的宏大历史,也看到了大历史背后一代代或在前线采写、或在后方编评的坚守阵地的新闻人。作为新一代新闻人,我们要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和中国最重要的报纸,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成长过程。《人民日报》作为人民的报纸、《人民日报》的记者作为人民的记者,为记录历史、推动进步、呈现真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正在开创更为奇妙和活力的未来。李昕感慨自己能在这里实习,与优秀的新闻记者共同工作,感到十分幸福。   

  

罗淇文则深入了解了人民日报的发展历史,感受到它作为党的喉舌,人民的知音的初心和使命。她印象最深刻的是199957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时,当时作为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的吕岩松幸免于难后立即发回大量独家报道。这让她看到这份有历史的报纸对它的记者们的熏陶,也看到人民日报优秀的记者们对职责本心的坚守。   

  

  

  

通过图片和实物,党员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日报人,以报社为家,以事业为家,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忠诚担当、敬业奉献、锐意进取,努力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人民日报社也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构建起全媒体传播矩阵。   

  

风雨兼程70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人民日报人致敬70年光荣历史的最好方式,也是本次实习党员们的深刻体悟。   

  

  

文字 | 魏婉琳   

图片 | 王梓岩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邮箱: xwcb@nju.edu.cn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210023

CopyRight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