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丁柏铨教授参与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出版

发布时间:2019-03-14

 

由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设立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3月1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院丁柏铨 教授为该书副主编,撰写了第五讲“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同时对部分章节进行内容和文字的把关,协助首席专家郑保卫教授对全书进行统稿。

 
 
 
 
 
  
 
 
 

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为副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长江学者”张涛甫教授、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长江学者”单波教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长江学者”史安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刘洁教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樊亚平教授、北京大学陈开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唐远清教授等全国知名新闻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3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该书编写工作自2015年上半年启动以来,前后修改达七八次之多。中宣部、教育部相关领导多次审阅,对该书编写工作进行了十分具体的指导。“每一次的修改都非常认真,也很辛苦。 ”丁教授回忆该书的撰写过程,对严谨求实的学风印象深刻。“记得有一次,郑保卫教授、马胜荣教授、我和叶俊博士,在北京八大处中宣部干部培训中心,全身心投入修改,改了好几天。是一字一句把关、逐字逐句推敲那样的修改,要求是尽可能发现和消除差错包括细微的差错。有时候为了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四个人会打磨好久。其间会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大家听后经过慎重思考,最后择善而从。”


丁柏铨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由国内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的13位专家共同参与,其中长江学者就有3人,该书是众多学者的共同智慧,极其珍贵 。该书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产生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新闻工作基本要求、新闻传播规律、新闻事业根本性质、舆论导向、社会责任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重要问题作了专题论述,为新闻院校学生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了规范读本。


该书与以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相比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回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历程的基础上,对此做了专题性的系统梳理;在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理论阐述方面,体现出科学性、权威性和系统性;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充分讲述;吸收了学界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


丁柏铨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我院本科课程《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中,汲取“十二讲”的丰富营养和集体智慧,也指出了这门专业核心课的重要价值:“此课程担负着双重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


该书于出版之日在北京召开了出版座谈会。新华社当日发通稿进行了报道。3月2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共同对此书出版进行了报道。

  

文字 | 张一可

图片 | 源自网络

美编 | 仁青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邮箱: xwcb@nju.edu.cn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210023

CopyRight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