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教育丨触摸城市印记,传承文化根脉:江苏园博园实践教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4-11-11

20241030日下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部校共建·国情教育系列课程全体师生前往江苏园博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此次实践课程以线下实地参访的形式开展,在中建八局文旅博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同志的带领与讲解下,同学们沉浸式领略江苏园林的工艺之美,体悟蕴藏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的工匠精神,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园林建筑中的生动呈现和创新转化。



团队首先参观了位于“苏韵慧谷”片区的淮安园、南京园等七个城市展园。一城一园一故事,一日遍览江苏颜。根据城市传统造景技艺,建筑设计师通过提取、演绎和再造,立足“高远、平远、深远”的意境,完美实现了对江苏园林内涵精髓的传承。每个展园都独具特色,纵贯汉代、六朝、宋代、明清等不同时期,细节之处尽显文化巧思。



在淮安园,“荷芳书院”的匾额一语双关,不仅映照了门前荷花簇拥的池塘,也暗含着对运河治理“河舫官”的怀念。无锡园里,庭院的地面浮雕对称大气,“蝙蝠”图案寄托着祈福愿望。南京园大气高远,徐州园楚风汉韵,扬州园九峰生烟……这里的园林建造彰显着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建造者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同学们对江苏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江苏园博园作为江苏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全国“城市修复、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省委提出的“重现经典园林”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南京市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重要实践。跟随工作人员的指引与讲解,同学们兴致盎然地探索江苏园博园每一个片区,感受其独特的自然魅力与文化印记。






园区内,绿色发展理念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为我国城市废矿区的修复实践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在“时光艺谷”片区,建筑设计师们变“废”为“宝”,将废弃矿坑和水泥厂改造为博物馆、书店等建筑。这些场所在保留原有工业风貌和历史文化烙印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呈现出一种怀旧而又时尚的艺术气息。




夕阳西下,课程师生告别园区,乘坐大巴返回学校,江苏园博园实践教学活动圆满结束。这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之旅。一步一景皆匠心,一园一城叙文脉。作为新传学子,我们需要从工匠精神中汲取力量,用心去倾听每一个声音、捕捉每一个细节,时刻保持清醒和定力,坚持对事实与真相的追寻,在实践中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表达和新路径。


文字 | 王万阳 谷科锐

图片 | 马思源 戴正果 刘雨辰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邮箱: xwcb@nju.edu.cn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210023

CopyRight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