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骆忆
摄影:骆忆黄乔伊赖祎颖
快乐而充实的暑期从新加坡启程。7月10日至17日,2012级广告班21名同学在原盛世长城东北亚首席创意官苏秋萍、纽约广告节中国区代表吴金君等四位老师的带领下,远赴新加坡调研考察广告创意产业和广告教育的最新发展潮流。
同学们每天都有满满的行程。走进大学校园,同学们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义安理工学院的师生深入交流;追赶广告前沿,同学们在国际著名的4A广告公司和数字媒体营销公司聆听讲座、参观实验室;体会创业故事,同学们与OAK3、魔术棒、Asylum这样小型创意公司的创始人们分享成功的妙招。
有苏秋萍老师这样的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广告人做“导学兼导游”,同学们更能从各种接地气的日常活动中,感受到狮城所拥有的国际范、艺术范,当然还有快乐范。
快乐学创意:新人类碰撞“老戏骨”
作为“数码原著民”、作为“新人类”,同学们在来新加坡以前,已经接受了一年大数据、互动营销、整合营销等等专业术语的熏陶。带着自己固有的认识,同学们在提问时总不自觉地强调新媒体、大数据的重要性。结果遭遇了“老戏骨”苏秋萍的好一番教导,他对同学们说,不要带着术语的框架来衡量广告。支持苏老师的还有各大广告公司的创意官们,他们都认为不管技术怎么变,广告对BIG Idea的要求永远不会变。
经过几番碰撞,“新人类”们虽然依旧保持着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强烈兴趣,但也坚定了追求Big Idea的理想。
在老戏骨的带领下,“新人类”们继续感受新技术带来的惊喜。在魔术棒制片公司,一架高速摄影机,将液体冲进玻璃瓶的过程放慢了2500倍。于是同学们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了水花四溅奇妙画面。在电通安吉斯公司,同学们看到了4D广告盒、电子交通图、物流网新手机等等新奇的广告载体,还兴致勃勃地尝试使用。

新技术为Big Idea所用,却不为技术所局限,用全新的载体赋予创意新的生命力,是同学们快乐学创意的最大感悟。
快乐要跨界:惊艳的博物馆
创意永远不是坐在桌子前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在12号周六,同学们前往新加坡美术馆和红点设计博物馆,希望以跨界,的眼光寻求创意的灵感。
美术馆中的一个特殊展览——媒体创意美术展——吸引了同学们。艺术家们通过视频、音乐、木头、塑胶等等多种多样的媒体重新界定了美术。很多艺术作品呈现出抽象、奇特的面貌,同学们一边猜测作者的意图,一边揣摩创意的渠道。美术馆的行程以一个名为“未知之云”的艺术短片结束。米质大沙发,不仅让同学们舒服地窝在其中静静地观赏短片,更重要的是,短片强有节奏感的配乐和接近喘息的无限放大的呼吸声,也透过身下的米粒,将节奏的触感传达给了同学们。艺术家们在创意上的努力,再一次震撼了同学们。




如果说美术馆是创意与美术的结合,红点设计博物馆就是创意与生活的结合。在红点,同学们看到了很多新鲜玩意。抽象的咖啡机、色彩缤纷的特百惠、造型奇特的沙发椅子,让同学们兴致盎然。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回归生活,这才是创意价值最好的体现吧!




快乐接地气:美食、美景、国际范
谁说只有米其林饭店里才有美食?普通人家、普通菜肴才是真正舌尖上的新加坡。在苏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舍弃奢华大餐厅,转角走进寻常新加坡人最爱的小贩中心。印度咖喱、马来菜肴、泰式饭食、粤式美味……一个个小贩中心店家林立,美食多多,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美食联合国,集齐了各种文化。



除了吃到爽,新加坡的人文景观也是绝对不能错过。不管是鱼尾狮,酷炫的环球影城,还是迷人的海滩风光,或者汇集了不同民族特征的“牛车水”、“马来街”、“小印度”,点点滴滴都让同学们陶醉。




在美食美景中,同学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食美景,更是新加坡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的国际范。马来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英国文化在新加坡交融碰撞,不断糅合,塑造出了新加坡开放包容的国家和城市形象。
此次新加坡之行虽然只有短短8天,但同学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却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反复咀嚼,消化吸收。抛开传统的课堂教学,新加坡的快乐学习之旅,让同学们打开了眼界,更加深了思考。一路经历的故事、知识和画面,为同学们注入了新的能量,帮助同学们走向下一个快乐学习之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