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 中美国家公园体制对比--2015级传媒实验班美国访学系列报道之三

李想俣 秦子宁 张苏涵 曹颖


按:我院师生自2009年起,就开始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至今已持续八年。今年暑期,学院师生再访三江源地区,为“南京大学三江源国情教育调研实践基地”的建立做前期准备。正在美国访学的2015级传媒实验班在游览美国猛犸洞国家公园后发现,美国已趋成熟的国家公园模式可以给我国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学们希望通过对比中美国家公园体制,总结美国模式经验,呼吁公众持续关注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发展。


9月23日是个星期六,经过了两周紧张学习的2015级传媒实验班的同学们,驱车前往猛犸洞国家公园(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参观游览。

猛犸洞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西南部,始建于1941年,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虽然猛犸洞以“猛犸”为名,但是该洞穴与远古巨兽猛犸象并无任何联系。它的正式名称为“猛犸洞-火石岭洞穴系统”,因其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溶洞系统,所以用“猛犸”一词形容它的巨大。截至2013年,已探明洞穴总长度达400英里(约640公里),其总长度随着人们的探索仍在不断延伸。

与其他美国国家公园不同,猛犸洞是罕见的需要导游带领参观的国家公园。因为猛犸洞的内部蜿蜒曲折,分为不同几个系统,非常复杂。只有被开发的旅游区铺设了道路并安装了照明设施,其他地方都是漆黑一片的地下世界。

猛犸洞分为几个不同的旅游路线,我们选择了时长为两小时的洞穴探险之旅。

我们跟随导游进入一个漆黑幽深的洞穴,距洞口几百米处就感受到来自地底世界的寒意。这里的溶洞是由地下河长期冲刷形成,在地下侵蚀出巨大的洞穴。

我们追随着前人探险者的足迹,进入了一片狭窄逼仄的通道,只能容纳一个人低头通过。

在通道四周有很多被水流鬼斧神工镌刻出的“瀑布”、“雕塑”。

 

游览完毕之后,我们原路返回,从漆黑的洞口重见天日,温暖的阳光仿佛睽违已久。两个小时的跋涉虽然短暂,但是结合近两周在美国的见闻,我们发现中美两国在生态保护上有很大的不同。而至今已历百年的美国国家公园模式及其经验,正可以为我国正在建设的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体制提供良好借鉴。

除了此次游览的猛犸洞国家公园,我们耳熟能详的优胜美地公园和在电影《2012》中作为背景地出现的黄石公园均属美国国家公园序列。美国共有59处国家公园保护区,其主要功能为保护、教育、科研和旅游观光。
 

价值观念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概念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发展壮大,首先是因为它所展现的价值观超越了国界,同时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

“保存风景、自然、历史遗迹和野生生命,并让它们不受损害地传给后代,供人欣赏。”这种特殊的使命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公园的发展而奉献、奋斗,在传承意义上来说,这样行为在观念上的原动力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远远无法比拟的。此外,国家公园还大幅提升了美国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建国伊始,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之父(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就意识到,相比于欧洲诸国而言,美国是移民国家,历史短暂,文化薄弱,所以希望通过大力宣扬伟大的国土和雄奇的自然景观来树立和强化美国人的国家意识。所以说,国家公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和文化观念。有人将这种以原生态荒野为美的非功利价值观总结为“荒野精神”,这种精神导向下的生态保护与美国“西进运动”时期的拓荒行为,一取一舍,却殊途同归,都是对伟大国土概念的强化与对雄健国民的精神形塑。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发的一篇题为《国家公园如何讲述我们的故事,并告诉我们是谁》(How National Parks Tell Our Story – and Show Who We Are)的文章这样写道,“这些国家公园在地理学意义上标注了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也在象征主义的意义上成为民族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国家’二字不仅在规模和奇绝上把国家公园和州立公园(State Park)区别开来,而且象征着共同体的自然化身,担负着作为国族历史记忆容器的重大责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国人的认知中,国家公园不仅是风景区,更是全体国民的精神家园。

基于对美国国家公园背后深层的文化与精神内核的借鉴,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之外,还将保护和发扬以藏文化为主的地域民族文化,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使附着于这片雪域高原千万年来的本土文化根脉绵延,并在新型国家公园保护体制下焕发新的活力。

美国国家公园实行的是垂直一体化管理,拥有统一的顶层设计,由美国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统一管理国家公园及管辖范围内的其他遗产保护地,其下设有地方公园局和保护地内的基层公园局。国家公园建立需要由国会立法通过。

国家公园的大多数行政命令都是由内务部长(Interior Secretary)直接下达,委派管理局的主管官员执行,而主管官员必须经美国参议院的任命,因而地方政府及其他联邦部门无权干涉国家公园体系内的管理事务。

而我国之前的各种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生态保护区事权分散,各级机构和组织都参与运营管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内各职能部门都享有一定的监管权,所以导致了央地之间、部门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争夺利益、推诿责任的局面。因而,避免在管理体制上出现“九龙治水”的问题,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关键起点。


经费来源

美国的国家公园以及遗产起初是在美国内政部的资助下由私人经营管辖,每一个国家公园的管理都不独立。20世纪初,环保理论家、资本家斯蒂芬·马瑟倡导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来管理这些自然区域。1916年8月25日,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法案,设立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国家公园进行日常运行和维护。

自此,美国国家公园的运营资金的近80%来自联邦政府拨款,且这种拨款如果有公益性项目还会增加。例如,2016年是美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百年,2015年底国会给美国国家公园的拨款就增加到29亿美元左右,显著超过上一年度。但是,由于美国国家公园在建立之初,就没有创造财政收入的功能设计,所以导致其维护管理费用常常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

美国国家公园的社会公益性也是造成其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国家公园的现行收费标准是每辆机动车每7天25美元,每辆自行车或每位徒步旅行者每七天12美元,或80美元一张年卡,年卡在全部59个国家公园通用,且可供两人实名使用。美国现在的最低收入标准为8-10美元每小时,如果以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美国普通工薪阶层一天的薪酬就可以享受全部国家公园一年的游览权。

然而,在坚持国家公园公益性的背后,美国财政也背负了巨大负担。20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年度预算为30亿美元,但实际的维护管理却需要120亿美元。据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National Park Foundation)2016年的年度报告显示,美国国家公园的门票收入尚不足以维持国家公园系统的日常运行。
 
 


在经费来源上,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筹措保障机制。试点期间由青海省财政统筹,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其园区建设、管理和运行等所需资金要逐步纳入中央财政支出范围。随着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完善,中央财政将进一步理顺财政支持渠道,加大园区生态保护、公益管护岗位设置支持力度,核定园区建设运营经费支出需求并予以合理保障。园区及为公园提供支撑服务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和其它投资渠道给予支持。

在原住民发展方面,我国正在建设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尝试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除了将现有护草员、护湿员和护林员等统一归并为生态管护员,还可以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新设生态管护岗位,按月发放报酬,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为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人员安排与牧民安置同时并举,早自2006年,由非政府组织发起、青海省人民政府政府和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协议保护”模式,就在三江源地区试点。此外,青海省还在该地区设立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约6万个,从而将生态保护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权限延伸到了广大牧民手中。

此外,三江源国家公园还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特许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主动性,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尝试国家公园发展模式的创新,努力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比于美国国家公园的成熟经验,我国的国家公园具有后发优势和更加优越的自然资源。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该地是全世界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共存三种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保存有完整的食物链,是欧美各国所没有的巨大生物资源优势。其世所罕有的物种多样性,正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生态基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础。

而伴随着三江源独特优势的,则是高原生态脆弱性带来的极大挑战。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因此也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被称为“中华水塔”。这三大水系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因此,对其水源地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这也就决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宗旨应以自然修复为主,保护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系统,维护和提升水源涵养成为了三江源的重要使命。

三江源等十大国家公园的试点和设立,是我国基于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尝试,同时也是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探索,针对国家公园发展的世界性课题给出的中国答案。此外,我国的国家公园也将在增强国民自信心、自豪感和强化国家共同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青海省政府印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2. https://www.nationalparks.org/about-foundation/financial-reports
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2016年度报告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相关资料
5.https://www.nps.gov/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官网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自然遗产文化名录相关资料
7.《国家公园如何讲述我们的故事,并告诉我们是谁》(How National Parks Tell Our Story – and Show Who We Are),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8.苏杨,《十说国家公园体制元年》


发布时间:2017-12-26